您好!欢迎来到湖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谨防“以房养老”骗局,专家建议:增加正规金融产品供应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4日    来源:湖南图书馆    阅读:305次

近年来,伴随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以房养老”这一创新型养老方式应运而生。但这也使得一些不法分子闻风而动,盯上了老年人安身立命的房产,让“以房养老”的美好愿景变成了敛财的借口。近日,银保监会就此发布风险提示,对以“以房养老”名义诈骗老年人资金的行为进行了披露和提醒。

一、近年来借“以房养老”采取“非正规”手段诈骗老年人的事件越来越多

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老年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中,“以房养老”骗局位列其中。律师表示,以房屋作为抵押物的民间借贷合同非常多见,这也是近年来屡禁不绝的“套路贷”中的一种典型路数。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套路贷”难以根除的原因之一是行为人常常在法律空白或者规定不明确的领域,利用老年人性格特点以及寻求投、融资渠道的迫切心理,将“套路贷”披上“迷惑外套”变装成“以房养老”理财项目,进而非法占有老年人房产。而从根本原因来看,则是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人养老需要不匹配、有落差,加之子女由于家庭、工作生活节奏与长者不同,对长者的关爱有所缺失,才给了不法分子打养老服务主意的可乘之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供给不足是主因。从供给侧看,保险公司担心承担长寿、市场和政策风险。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楼市调控政策等因素都会导致房产的价值和价格产生波动,这些波动会影响到保险公司对市场的预期,进而反映到“以房养老”保险业务上。在需求端,或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民众普遍不愿采取抵押房产的方式来养老。在养儿防老的主流认知下,人在感情上难以释怀,更愿意将其作为遗产留给子孙。此外,人们对抵押房屋价值评估的公平性和公正度难免持疑。

二、中国银保监会发布警惕“投资养老”“以房养老”金融诈骗的风险提示

中国银保监会称,不法分子以国家政策名义掩盖非法集资的本质,打着“以房养老”、有高收益回报等旗号诱骗老年人办理房产抵押,再把借来的钱拿去买其所推荐的理财产品。这种“抵押—借贷—理财”方式操作流程多、参与主体乱、投资风险高,本就不符合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且所谓“理财产品”很可能是虚假的,借来的钱最终还是到了非法机构口袋。

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不法分子所宣称“以房养老”与国家试行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完全无关只是假借国家政策、为非法集资活动造势宣传的手段,其实是“以新还旧”的庞氏骗局。

《金融时报》称:这已经是近一个月内,银保监会第二次针对“以房养老”诈骗行为发布的风险提示。

三、专家建议:要“强自身”与“防骗局”两手抓,增加正规金融产品供应

湖南日月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戴曙光建议,针对“以房养老”骗局活动,相关职能部门应主动监管。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治理,形成监管合力,加大对以房养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万佳耘表示,不少老年人法律风险意识较低,老年人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盲目参与理财项目。同时,一旦老年人发现上当受骗,要及时通过刑事诉讼途径维权,受害人可到公安机关报案,由检察院提起公诉。

专家建议,应增加“以房养老”正规金融产品的供应,让“真李逵”赶走“假李逵”。据悉,市面上的正规“以房养老”只有幸福人寿和人保寿险的少数产品,正规金融机构应在“以房养老”的产品设计上多下功夫,产品设计上应优先满足高龄老人、失独孤寡老人、低收入家庭老人的养老需求,升级产品和业务覆盖范围,让“以房养老”真正惠及老人。

银保监会消保局提醒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投资理财观念,切勿轻易相信所谓的“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宣传,不要投资业务不清、风险不明的项目。理财产品如果承诺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

《金融时报》:金融机构等要倍加珍惜不易获得的老年群体信赖,尤其是步入金融数字化时代,在提供智能化服务的同时,要根据老年群体客观需求,开发更多适老龄化的金融产品,如柜台终端增加适老模式,做到页面简洁、功能明晰;移动端开启适老化模式切换功能,在字体字号、操作步骤、功能展示等方面最大化符合老年人使用习惯,以此获得更多老年人信赖,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此外,要持续开展养老领域防范非法集资宣传,以房养老流程繁琐,要有针对性地加强金融教育,帮助老年人树立理性投资观念,不轻信投资业务不清、风险不明项目,避免陷入“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宣传误区。

发布平台:湖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